第二篇 储 运 第一章 粮油储存 第六节 粮库简介 哈尔滨香坊粮食仓库 1948年春,东北粮食总局为适应解放战争需要,接管了日伪七八 二铁道兵团遗址,投资12亿元(东北币),从所属部门抽调20名干部,从延寿县调来一排伤 愈战士组成筹建队伍,由赵文栋带领,用铁蒺藜线围场地70万平方米、修复被拆毁的2座楼 房、新建木板库10栋(每栋2000平方米)、水塔1座、修铁路专用线(3条)4915米、竖井式 烘干塔1座。该库当时称东北粮食总局直属香坊仓库,地址位于今动力区通乡街1号。后又在 库内兴建一座高梁车间,定称香坊粮米末厂。1949年12月,东北粮食总局由哈尔滨迁至沈阳, 将直属香坊仓库移交松江省粮食局,并改为松江省财政厅粮食局军粮第五仓库,职工增加到 80人。 1950年,该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负着储运、加工军粮和代储运军火三重任务。为保证 志愿军的给养,修建1座大米车间。此外,招收200多名女工加工炒面;共为抗美援朝提供军 需用粮和军用物资5万余吨,是全市粮食系统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突出贡献的粮库之一。 1953年,军粮第五仓库改为松江省粮食厅直属香坊仓库,职工增加到300余人。1954年 哈市全面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该粮库年经营量达10万多吨。是年,国家拨给粮库公主岭主 输送机8台,开始用输送机过筛清杂、做囤,替代了搬运工人扛袋(粮)走跳板登高的笨重 体力劳动。 1955年,该库移交给哈市粮食局领导后,在业务上增加了粮食征购及市内成品粮供应。 这一年,完成阿城3个乡、宾县3个乡、哈市2个区的粮食接收任务,共达14366吨。储存国家 财政粮及供应粮,年均量达3万余吨,该库响应国家粮食部提出在粮食仓储系统学习浙江余 杭县实现无虫粮仓经验的号召,开展了“四无”粮仓活动。该库职工自己动手堵塞地板缝和 清扫粉刷库房2万平方米;清除垃圾1900余吨;清除地板下的虫卵、虫便杂物12.5吨,消灭 粮食害虫11种;用药剂消毒的库、场面积达5万平方米。扑鼠7790只,麻雀7893只。1956年 16栋库房全部达到“四无”粮仓标准。1957年经市人委批准,先后3次将该库场地划出40万平 方米,做为哈尔滨热电厂、汽轮机厂、汽车一队建厂用地。 1958年,在大搞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活动中,该库的仓储机械增加较快。输送机由16台 增加到24台;铁路专用线修建卸车低货位53米,用地下输送带将粮食送入原粮仓。经市粮食 局批准,该库与第六制米厂合并改称香坊粮食加工厂。在原料库房安装了悬式拖带600米, 与玉米、水稻加工车间和成品库连接起来,用机械化代替人背肩扛。添置电瓶车2台,手推 车近百辆,在搬运、清杂、烘干、坐囤等主要作业环节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此 外,还修建双脊砖库2栋、盐库1栋。该厂仓储部分被评为全市第一家“四无”粮库。1960年 又被定为黑龙江省首批“甲字粮”(国家储备粮)储备库。 1963年5月,根据省粮食厅关于仓厂分设的指示,香坊粮食加工厂仓储与加工分开,将 仓储部分恢复为香坊粮食仓库;加工部分仍称香坊粮食加工厂。1971—1972年,该库学习省 内明水县的经验,利用土法上马,修建大、中型土圆仓。1973年修建一座串连式烘干塔和利 用热电厂热源建设一座汽力烘干塔。至此,已有三座烘干塔,日烘干能力400吨。修铁路专 用线卸车低货位250米,一次可卸散积货车20节。到1974年共修建土圆仓57个,容量为8300 吨。1975年初自制4马力机动三轮车30台,从事库内粮食的搬运。被省粮食局定为机械化卸 车示范大库,并拨给粮食输送机14台。 1976年国家粮食部调给香坊粮库一批试用的粮食机械样机,有转向扒谷机、转向输送机、 转向升高输送机、除尘灌包机等仓储机械。自制10台10米的输送机,使粮库机械化作业量达 到60%以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管理机构改革,1985年市粮食局将香 坊粮食加工厂并入该库、实行工商分别核算。合并后,粮油加工和粮食储藏进一步发展,粮 食经营量由50万吨提高至70万吨,年平均储存量由7万吨增加到12万吨。万斤费用稳定在17 元左右。粮食保管质量达到无虫、无霉变,年实际损耗率为0.10%,低于0.15%自然损耗 率标准。仓容利用率为76.53%。年营业收入1.4亿元,年创利润300多万元。将10栋旧木 板库全部改造成标准砖库,并新建标准库3栋。仓库标准库房达20栋,库房面积4.1万平方 米,新建两组18个钢板立筒仓,仓容22500万吨,全库总仓容量11万吨,储存能力达15万吨。 修建专用线两侧罩棚6千平方米,铺水泥地面4.3万平方米。兴建由库房通往车间的悬式输 送带1478米,增加搬运机动车16台,形成完整配套的机械化作业网络。粮食加工年综合产量 达103561吨。其中面粉产量27248吨,大米34315吨,玉米37571吨,方便面与挂面4427吨。 粮库商业实现销售收入17066万元,补贴后盈利263万元。198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千余万 元,利润近千万元。特等大米,益寿牌标粉挂面、精粉挂面等分别被评为部、市优质产品。 还被评为全国粮油仓储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先进企业。1990年,实现总产值6365万元,实现 工业利润1332万元,并被商业部评为国家二级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