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航 运 第四章 船队组合 第一节 拖带、顶推船队 20世纪初,自货运船队在黑龙江水系及哈尔滨区段开始营运以后,货运机动船与驳船一 直以拖带组合方式运行。即以机动船(拖轮)在前拖带驳船,拖轮与驳船及驳船与驳船之间 的连接是用钢缆绳,以船只上的钢缆桩为系结点,各船以50米长的钢缆绳系绑而成船队。这 种拖带船队组合运行方式沿用了半个世纪之久。 1952年,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开始试行先进的顶推船队组合方式。即驳船在前拖轮在后, 将拖轮拖带变为拖轮顶推3艘1000吨驳船航行。以顶推船队组合方式在哈尔滨市区段经多次 试运,平均航行速度较拖带船队组合方式提高20%以上。继而在乌鸦泡—哈尔滨港装运木材 开始顶推运输。但由于原有的拖轮船头是尖型,驳船船尾是圆型,顶推航行时左右摇摆不易 操纵,又兼1000吨级木材船吃水1.6米,装载量1200吨,驳船在前影响拖轮驾驶员视线,看 不见航标。在没有改造原拖轮和驳船船型的情况下进行顶推组合方式运行确有很多困难。为 推行这一先进经验,解决编结船队和运行中的问题,局领导派出工作组与船长、驳船长共同 研究,首先采取加高拖轮舵楼,拆掉驳船舵楼的措施,使驾驶员能清晰地看得见前方的航标。 继而将原拖轮的船头改造成圆柱式,驳船船尾改造成燕尾式,以便于拖、驳船组合编结船队, 并可保持船队在航行中的稳定性。改造拖、驳船型后,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首先以“大连” 号拖轮为试点,继续由乌鸦泡顶推1000吨级木材驳船2艘试航。经几次试航终于成功。 1954年9月4日,“鞍山”号拖轮顶推3艘1000吨级木材驳由乌鸦泡—哈尔滨顶推成功。 从此,乌鸦泡—哈尔滨木材专运航线普遍推行了顶推船队组合方式。在这一航线上,上水是 重载航行,利用同样功率的拖轮顶推1000吨级驳船3艘,顶推航行时间为61.5小时,比原拖 带组合方式航行时间缩短20小时,顶推速度提高25%。乌鸦泡—哈尔滨木材专运线全部实行 顶推运行后,每千瓦天生产量达到487.4吨公里,比一列式拖带提高24.6%。由于顶推航 行速度快,蒸汽使用量和燃油料消耗量也比一列式拖带减少,耗煤量每小时由原0.75吨降 至0.55吨。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船员劳动强度也有了明显的减 轻。值班水手不必象一列式拖带法航行时那样精心看守拖缆;且因拖驳船队结成一体,故减 少了水手名额和探水次数;司炉员因减少炉膛添煤次数而减轻了体力劳动;驳船舵手也不必 时时操舵,只有在弯曲狭窄航道协助推轮驾驶员操舵控制航向。 顶推组合方式在松花江哈尔滨区段取得成功后,又在黑龙江、嫩江、乌苏里江全面推广。 同年,长江航运管理局派2名船长到哈尔滨学习顶推运输方法。此后,在长江、珠江水系普 遍推行顶推运输法,在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上都有显著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