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化工区 第二章 公用工程建设 第四节 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化工区的环境保护设施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进行技术改造工程同时,逐步地建设起来的。 1969年,哈尔滨化工二厂建设烧碱装置的同时,建设了三氯化磷、三氯化铁、次氯酸钠、 液氯等装置各1套,专门平衡生产中产生的氯气,防止了氯气的污染。同时,将电石废渣卖 给农村或者施工部门作建筑材料。1972年,化工总厂在建设2万吨硫酸装置时,与哈尔滨水 泥厂、松花江水泥厂共同商定,将生产出来的废渣及时运出,作为水泥厂生产的原料。1976 年,哈炼油厂在建厂的同时,建设了1套处理废水装置,主要通过隔油、浮选、生化3个设备 净化废水,然后再循环使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化工区的工业企业在实施技术改造的同时,不断建设环境保护工程。 1977年,化工总厂建成氟气回收装置,制造氟硅酸钠。1979年,化工总厂生产黄磷每天要排 1.2万立方米尾气,其中92%是一氧化碳,要通过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后排放到大气,浪费大 量的能源,又污染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革命委员会和环境保护局共同投资320万元 建设了1套年产2500吨草酸装置。当年建成并投入生产,从而解决了黄磷尾气的治理问题。 1982年,化工总厂对普通过磷酸钙装置的部分粉碎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厂房 内的粉尘由99.6毫克/立方米降到4.66毫克/立方米,每年还回收290吨矿粉,价值2.3 万元,提高了过磷酸钙的转化率,降低了粉尘和噪音,改善了操作环境。 1984年,哈炼油厂进行了火炬系统改造工程,减少尾气排放量。工厂增设了湿式气柜, 安装了气体压缩机,改造瓦斯管网,回收了排放的瓦斯,使火炬不再排放污染物。在正常的 生产情况下,无烟无火,达到熄灭火炬的目的。只有停产、开半时,或者有特殊情况下,还 有火炬,初步改善了环境,减少了污染。 1987年,哈尔滨化工热电厂投产后,工厂将产出的部分废渣卖给水泥厂作水泥原料,同 时,工厂服务公司创办1个年产5000吨的小型水泥厂,用了一部分废渣。另外,还供应市政 工程修道作路基用。每年产出的废渣全部得到处理。同年,化工总厂安装了1套磷酸装置, 黄磷生产过程中产出磷泥废渣全部得到处理。 1990年,化工二厂建成了1套年产5000吨的水泥厂,用来改造生产聚氯乙烯时产生的电 石废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