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组织沿革和基层组织 第三章 基层组织和党组 第四节 党 组 1946年10月和11月,市委分别组建市总工会党组和市中苏友好协会党组。1947年12月, 组建市政府党团,1948年7月改为市政府党组。同月,改组市中苏友好协会党组,组建市中 苏友好协会和市文学工作者协会联合党组。1950年,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开始组建党组:公安 局党组、地方工业局党组、房地产管理局党组、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1951年9月,组建 市工商联合会(以下简称市工商联)党组。1953年10月,市委决定撤销市人民政府党组,分 别组建8个党组:计划统计财政金融党组、地方国营工业党组、城市建设党组、农业党组、 政法党组、文教党组、人事监察党组、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党组。1953年和1954年,在8个党 组下分别组建若干分党组。计划统计分党组、财政局分党组、税务局分党组、商业局分党组、 粮食局分党组、工商管理局分党组、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分党组、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市分行 分党组,隶属计划统计财政金融党组;城市建设委员会分党组、劳动局分党组、房地产管理 局分党组、建设局分党组,隶属城市建设党组;公安局分党组、民政局分党组、法院分党组, 隶属政法党组;地方工业局分党组,隶属地方国营工业党组;教育局分党组、文化局分党组, 隶属文教党组。1955年2月,市政府改称市人民委员会,3月组建市人委党组,同时撤销计划 统计财政金融党组、地方国营工业党组、城市建设党组、农业党组、政法党组、文教党组和 人事监察党组,所属各分党组均隶属市人委党组。到1955年年底,全市有党组和分党组34个。 1958—1965年,随着市人委工作机构的变动和党组改为党委,全市党组和分党组逐步减少: 1958年为35个,1963年为30个,1965年为24个。 1974年4月,组建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党组。1975年4月,撤销哈尔滨日报社革委会核心小 组,组建哈尔滨日报社党组(1978年7月撤销)。“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从1977年开始 相继组建或重新组建市总工会党组、市革委会办公室党组、城市规划管理局党组、水产局党 组、广播事业管理局党组、人事局党组、劳动局党组、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档案局党组、 物资局党组、市政协党组、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党组、市妇女联合会党组、计划委员会党组、 基本建设委员会党组、市人民检察院党组、纺织工业管理局党组、交通局党组、房地产管理 局党组、城市建设管理局党组、建筑材料工业局党组、第一商业局党组、第二商业局党组、 服务局党组、粮食局党组、财政局党组、税务局党组、对外经济贸易局党组、供销合作社联 合社党组、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市分行党组、教育局党组、卫生局党组、文化局党组、体育 运动委员会党组、公安局党组、标准计量管理局党组、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市革委会党组、 信访局党组、化学工业局党组、第一轻工业局党组、第二轻工业局党组。1980年,组建市人 大常委会党组、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侨务办公室党组、机械工业局党组、冶金工业局党组、 电子仪表工业局党组、人民公社企业管理局党组、环境保护局党组、建筑工程管理局党组、 农林局党组、民政局党组、物价局党组、统计局党组。从1981年开始,相继有一批局党组改 为党委。1981年有59个党组,到1982年减少为40个。1982—1985年,党组一直保持在40个至 44个。从1986年起,新机构、新经济实体不断增加,党组也随之增加,有哈尔滨信托投资公 司党组、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发公司党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哈尔滨市分 会党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党组、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党组、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党组、市工商联党组、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党组。1986年,全市有党 组50个,1988年增为88个,到1990年增为122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