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

    1月1日  在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中共松江省委书记李常青、副省长李廷禄陪同下,周恩来总理到苏军烈士墓、东北烈士纪念馆献花并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1月2日  省、市中苏友好协会设宴招待苏联艺术工作团,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苏联驻中国大使潘友新应邀出席。1月3日,苏联艺术工作团结束在哈市演出并举行闭幕式。
    1月16日  市地方工业局所属造纸厂蒸解罐发生爆炸,死亡6人,轻重伤18人,造成经济损失12亿余元。
    1月30日  市政府召集各界代表会议,通过市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及准备工作计划。
    1月  市委成立党报委员会,郑依平任书记。
    2月1日  东北地区首届冰上运动大会在哈市人民体育场开幕,参加本届冰上运动会的有辽东、辽西、吉林、松江、热河、黑龙江等6个省和沈阳、大连、抚顺、鞍山、本溪、哈尔滨等6个市的冰上运动选手共269名。哈市代表队以总分87分的成绩获团体第一名,哈市李建华获女子花样滑冰第一名。
    △  青海省果洛区藏族和甘肃省南部牧区各族参观团到哈市。副市长郭林军、秘书长张屏、民政局局长马开印等300多人到车站欢迎。
    2月12日  市委召开干部大会,动员学习"婚姻法",市委副书记李正亭作贯彻"婚姻法"的报告。
    2月15日  全国冰上运动大会在哈市人民体育馆开幕,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火车头体育协会、华北区、东北区、西北区和内蒙自治区的代表队共193名选手参加大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李建华获女子甲级花样滑冰第二名。
    2月20日  市委发出《哈尔滨市贯彻婚姻法运动计划》,要求按照中央和东北局、省委的指示精神,开展宣传"婚姻法"和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群众运动。
    2月26日  市妇联召开五届二次妇女代表大会贯彻"婚姻法"。
    3月2日  市政府委员会、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继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因市协商委员会主席王一伦已调松江省工作,决定由市长吕其恩继任主席职务。
    3月3日  市三届五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中心议题是贯彻1953年3项任务和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
    3月9日  市委和市政府致电吊唁斯大林逝世。下午5时,哈市各界人民40万人于烈士公园和顾乡、香坊、松浦3个郊区同时举行追悼斯大林大会。
    3月13日  市政府召开各区、各企业和各系统负责干部会议,会上正式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吕其恩为主任,郭林军、陈振球、张柏岩、许凤图、李亚非为副主任。
    4月4日  市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政法委员会,协助市长指导政法部门的工作,王化成任主任。
    4月8日  市总工会召开五届工人代表大会。会议选出五届执委和出席全国七次劳动大会代表,通过关于哈市总工会两年工作总结和1953年工作任务等决议。
    4月21日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哈尔滨市分会成立。
    △  市第四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中心议题是动员全市团员、青年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4月30日  市委发出"关于贯彻省委《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的问题的指示》的通知"。
    4月  根据中央对在华日侨分类分批遣送回国的原则,市公安局将在哈日侨分四批遣送。第一批1 147人从秦皇岛港出境,第二批374人从天津港出境,第三批417人从上海港出境,第四批328人从天津港出境。
    5月3日  市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指示的通知》。
    5月18日  市选举委员会正式成立,王鹤峰为主席。22日,市政府委员会与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了普选工作计划。全市共抽调2 500名干部、4 286名宣传员、13 414名街道积极分子参加普选工作。
    △  市公安局发出《哈尔滨市所有单位及个人,凡持有各式长枪、土枪、弹药者一律进行登记》的通告。
    6月1日  哈尔滨制烟厂改名为国营哈尔滨卷烟厂。
    △  中国第一条儿童铁路在市儿童公园内建成通车。
    6月10日  为照顾孕妇及携带小孩的妇女乘车,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公共汽车、电车内设"妇婴座席"。
    6月18日  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哈尔滨市基层选举工作的决议》。
    6月26日  市六届人民体育运动会在八区人民体育场举行开幕式,吕其恩市长致开幕词。
    7月1日  市防汛指挥部成立,副市长郭林军任主任。
    7月10日  本年第一次洪峰到达哈市,松花江水位达118.11米。
    7月25日  松江省政府决定将阿城县第六区联胜、双恒、新治、新立、解放、民富、新昌、江源9个村和第五区的勤劳、和平两个村划归哈市管辖。
    7月31日  省、市抗美援朝分会联合召开松江省和哈市各界人民庆祝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大会。
    7月  国家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到哈市视察。
    8月1日  政务院批准,哈市由松江省辖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8月5日  市防汛指挥部发出哈防字第一号令,冻结凡在哈市的公私企业、机关、团体及私人存有的草袋和麻袋,列为防汛器材。
    8月13日  遵照政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指示,市政府决定在市财委会统计处的基础上成立统计局,直属市政府领导。
    8月22日  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通知,哈市撤销市文教局,成立市教育局、市文化局。
    9月8日  市基建先进经验推广委员会、市总工会等单位联合召开基本建设先进经验介绍大会,3 400人参加了会议。
    9月13日  市各界人民在道外八区烈士公园举行军民联欢会。庆祝全市人民首次彻底战胜60年来的第二次特大洪水。全市人民与洪水搏斗20多个昼夜,终于战胜洪水,确保哈市安全。
    9月17日  根据中央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紧急指示,市政府决定在市财政委员会设立市增产节约办公室。
    9月28日  市法院召开审判重施"五毒"的违法资本家大会,对朱洪陲、杜焕章、陆洪远等7名盗骗国家资金的盗窃犯,按情节轻重分别判刑。
    9月29日  市委发布《关于改〈新工人报〉为〈哈尔滨日报〉的决定》。
    9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从朝鲜归国抵达哈市视察。
    10月2日  市工人俱乐部经过4个多月修建,举行开幕仪式。新建的工人俱乐部设有剧场、工人业余文艺活动室、劳模馆、游艺室,可同时容纳1 300多人。
    10月13日  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七次会议召开,市长吕其恩作《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增产节约竞赛,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报告》;副市长王化成作《关于生产救灾工作和整顿市容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两项报告。
    10月17日  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市政府办公厅、外事处等22个单位组成专家招待委员会。
    △  市政府颁布《哈尔滨市市街整理暂行办法》、《哈尔滨市环境清扫卫生暂行办法》、《哈尔滨市摊贩管理暂行办法》和《哈尔滨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定补充实施办法》。
    10月20日  苏联将南岗秋林公司正式移交中国,由哈尔滨市管辖。25日中国国营秋林公司宣布开业。
    10月22日  市委为加强对市政府各部门的直接领导,决定成立计划统计财政金融党组、地方国营工业党组、城市建设党组、农业处党组、政法党组、文教党组、人事监察党组、办公厅党组。
    △  市政府、市工会联合会联合发出《关于基本建设单位冬季防寒、防火、防病、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几项规定》。
    △  市八线有轨电车正式通车。这条线路由南岗秋林通往太平桥,线路全长3.8公里,设有6个停车站。
    10月23日  市政府发出《关于加强生产救灾与节约度荒工作指示》,要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结合思想教育,贯彻"生产自救"方针。
    10月27日  哈尔滨电机制造厂大型电机厂厂房竣工。
    10月  市公安局破获在天主教中从事反革命活动的"圣团军"案,将披着宗教外衣的特务分子龙在天、罗庶德、布培信驱逐出境,兴光启、安德喜、鲁林慈、何致中被限令出境,间谍分子金喜承被判处15年徒刑。
    11月3日  哈市召开首届人民救济代表会议,同时成立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哈尔滨市分会,确定今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范围。
    11月9日  市天主教徒在教师俱乐部召开教徒代表会,正式宣布成立天主教爱国会组织,选举韩文善为主任委员。
    11月20日  东北最大的机器制糖厂哈尔滨和平糖厂提前3个月完成建厂任务,正式开始生产。
    11月23日  市政府发布通告,调整城市区划,将市区和农村分开。市区有:香坊区、顾乡区、太平区、南岗区、东傅家区、西傅家区和道里区;郊区有:朝阳区、王岗区、天恒区、松浦区和平房区。
    12月11日  晚19时20分哈尔滨糖厂发生重大火灾,翌日晨6时火被扑灭。主要生产车间厂房被烧毁70%,机器设备损坏程度达40%,损失255亿元(旧人民币)。市委对此发出通报指出:"务必接受这一严重教训,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加强防火教育,严防此类事件发生"。市长吕其恩,副市长王化成、郭林军、高云帆分别向东北行政委员会作出书面检讨报告。1954年9月29日,该厂复建工程竣工,正式恢复生产。
    12月  哈市进行建国后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全市共有230 257户,1 162 962人。其中男653 551人,女509 411人;非农业人口1 015 276人,农业人口147 686人;外侨24 334人。
    是年  国家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一五"计划)。哈市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有13项设在哈市。主要有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伟建机器厂、东安机械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哈尔滨电碳厂、哈尔滨绝缘材料厂、哈尔滨亚麻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