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饲 料 第一章 饲料资源 第二节 饼粕饲料 清末民初,哈埠油坊业生产的饼粕,植物蛋白含量较高,长期成为畜、禽的主要饲料。 宣统三年(1911年)哈埠有11家油坊,日产豆饼331吨;1919年,哈埠油坊业发展到42家, 年产豆饼605550吨。 1932年,哈尔滨市沦为日伪统治,加之水灾影响,全市29家油坊中,只有11家油坊开工, 年产豆饼136510吨,比1929年的366721吨降低62.08%。1938年,哈尔滨市油坊业17家,年 产豆饼102725吨,市内用作饲料的豆饼有3617吨,仅占豆饼总产量的3.52%,其余的均为 日本人垄断出口。 1947年2月,哈尔滨市油坊业回升为34家,1948年增为53家,仅委托加工豆饼年产59900 吨。1950—1952年,哈尔滨私营油坊在市政府的扶植下,生产发展较快,3年生产豆饼396224 吨,年均132075吨。 1955年,全市3家油坊在加工大豆的同时,也兼加工小油料。是年,生产小油料饼1575 吨。1970年,加工的小油料多达7种,有线麻籽、亚麻籽、葵花籽、苏籽、玉米胚、米糠等, 产饼49691吨。1971—1978年,哈尔滨市制油业生产豆饼602974吨,年均75372吨,比1950— 1952年下降42.93%。1976—1978年,三棵树粮库浸油车间生产豆粕13721吨。 1982年,粮油综合加工厂新建平转式浸出大豆油车间投产,年产豆粕4769吨。全市年产 豆粕19742吨。其中,三棵树粮库14973吨。1987年7月哈尔滨油脂厂投产,1988年生产豆粕 43296吨。1990年全市制油业有3个浸出油车间、2个机榨油车间,年产饼粕185822吨、大部调 往省外与供应出口,用于本市饲料加工业的占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