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地方权力机关 第二章 哈尔滨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三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1949年11月30日,市首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休会期间 的工作机构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它的任务是协助市人民政府保证实行各界人民 代表会议的决议;协商并提出对人民政府的建议;协助市人民政府动员人民支援前线,建立 革命秩序,镇压反革命并参加建设工作;负责进行下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准备工作;负责 民主统一战线工作。 1951年8月18日,政务院公布的《省、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组织通则》,对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职能作了进一步明确: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及各民主党 派、人民团体、民主人士,协助人民政府推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并了解其执行情况, 协助人民政府联系人民,征求并反映人民意见;审议政府交办的文件和议案;有系统地搜集 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教卫生、市政建设、宗教事务及其他方面的材料,进行研究,提出 意见,供政府采择;分别或联合召集各界人士的座谈会,协助人民政府解释政策法令并征求 对于政策法令的意见;接受人民的建议、询问、要求、申诉与批评,并认真加以处理,务使 有着落有交代;协助并推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民主人士参加各种人民革命运动及建设 工作;组织时事座谈会和学习会,协助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 民主人士进行时事的、政策的和理论的学习;协助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民主人士解决相 互有关的问题,加强其团结与合作;对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及训练干部等工作予以协助;协同 人民政府筹备下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则中还规定: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设常 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市协商委员会在3届期间,共召开34次会议,其中:第一届4次,第二届 9次,第三届21次。会议分为全体委员会议或与市政府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全体委员会议 14次,约占会议总数的41%,联席会议20次,占59%以上。会议主要内容:讨论与通过协商 委员会的工作计划与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 反”、“五反”、防汛救灾、粮棉供应、扫毒禁毒、整顿市容等重大事项的安排或工作情况 的报告;讨论审议市政府拟公布的《私房管理办法》、《战勤负担办法》等行政规章;讨论 通过认购公债、开展捐献武器运动等决定、决议;讨论确定下一届(次)市各界人民代表会 议召开的日期、内容等。 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除经常性的联系人民代表,同市政府举行联席会议协 商重大事项,筹备召开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外,还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一些活动。1950年6 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市协商委员会多次召开人民代表座谈会,学习理解抗美援朝的重大意 义,提高认识。10月在二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协商委员会倡议并通过了给毛泽东主 席和中共中央的通电,表达了人民群众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定立场与态度。市各界人民 代表会议通过支援皖北、苏北灾胞决议后,协商委员会组织各阶层人民代表参加劝募活动。 11月协商委员会与抗美援朝分会共同召开有300余人参加的会议,响应全国抗美援朝总会的 号召,动员医务人员和司机参加战勤服务和慰问志愿军活动。东北人民政府分配给哈尔滨市 认购生产建设折实公债203万分的任务,协商委员会组成全市公债推销委员会,超额完成任 务。抗美援朝期间,运输紧张,煤炭成为群众生活中突出问题,协商委员会成立调查组,提 出市民煤炭配售办法,使问题得到了解决。逢年过节,协商委员会都组织慰问团,对在哈驻 军、军烈属进行精神和物质的慰问。还与政府协商解决城市军烈属就业、农村军烈属代耕等 实际问题。 1951年4月,中共哈尔滨市委发出镇压反革命指示后,协商委员会提议把讨论镇压反革 命问题做为二届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重点内容。5月11日协商委员会决定,13日召开市、 区各界人民代表扩大的联席会议,公审和处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6月7日协商委员 会临时召开全体委员会议,通过了两项决议:由协商委员会和各界代表83人成立反革命案件 审查委员会、支援抗美援朝开展全市性捐献武器运动。 1952年1月11日,中共哈尔滨市委发出开展“三反”运动的号召以后,18日,市人民政 府和协商委员举行联席会议,决定三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开展“三反”运动为中心议 题。26日中央发出开展“五反”运动的指示。5月6日市人民政府和协商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 决定成立人民法庭,下设7个分庭,负责处理“三反”、“五反”案件。 1953年末,全市掀起学习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高潮。12月17日,市协商委员会在商 业局礼堂,连续两天举行报告会,各界人士2000余人听取了报告。 显示原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