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机构队伍 第三章 学会与协会 第二节 市计量科学技术交流站与计量测试学会 一、组 织 (一)哈尔滨市计量科学技术交流站 为推动哈尔滨市计量工作的开展,哈尔滨市计量管理所(以下称“计量所”)于1975年 6月9日召开了部分工厂、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参加的计量工作座谈会,讨论了厂、校、所际 之间开展计量技术协作问题。会上由刘铭镐、高连昌等人发起,并经与会者讨论一致同意建 立哈尔滨市计量科学技术交流站(以下称:“交流站”)。会后由计量所向哈尔滨市科学技 术委员会(以下称:“市科委”)呈送了《关于建立哈尔滨市计量科学技术交流站的意见》。 1975年8月4日,市科委发出《关于建立哈尔滨市计量科学技术交流站的通知》正式批准建立 交流站。 交流站由工人、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的群众性科学实验组织。任务是 宣传贯彻党的计量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组织群众性的计量协作活动,就地就近解决计量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技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宣传普 及计量知识,培训计量人员。 交流站由计量所组织,由各成员单位协商选举若干人组成交流站领导小组,下设长度计 量、热工计量、力学计量、电学计量等专业组。 (二)哈尔滨市计量测试学会 哈尔滨市计量测试学会于1979年12月10日成立。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 术思想,提高计量测试科学技术水平;面向生产,开发推广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普及计量 测试知识,开展继续教育,组织技术培训;提供决策咨询、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组织国际 技术交流,发展同国外有关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往来;向党和政府反映计 量测试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建议和要求,维护计量测试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承担业务 主管部门委托的有关任务。 学会的挂靠单位是市标准计量管理局,其常设办事机构—秘书处,设在南岗区健民街8 号。第一届理事会由44位理事组成,理事长赵明;副理事长徐福格、井文芳、程喜稿、郭志 坚;秘书长郭志坚(兼)。 1985年12月9日,学会在哈尔滨科学宫召开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 第二届理事会由47人组成,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0人;中级技术职称7人。王铁华为理事长, 徐福格、袁禄明、张善锺、赵新民、孙颂权、陆亚东、王善元为副理事长,刘铭镐为秘书长, 潘承沆为副秘书长。理事会下设学术和科学普及2个工作委员会和几何量、热工、力学、电 磁学、无线电、继续教育、情报、工业计量管理、民生计量管理9个专业委员会。 1989年4月7日,增设医疗、化学和计量法规三个专业委员会。 至1990年底,共发展会员23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42人;中级技术职称69人。按照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以下称:“中国计量学会”)的部署,从1989年5月至8月,进行了会员 重新登记。哈尔滨市计量测试学会为省级学会(二级学会),按中国计量学会规定,其会员 同时为中国计量学会会员,由中国计量学会统一发给会员证。 二、活 动 (一)技术协作 研制千分尺卡尺两用研磨机。哈尔滨市在万能量具修理方面,一直沿用手工操作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生产效率和修理质量都很低,成为计量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交流 站长度计量专业组于1975年8月22日召开组长会,专门研究了如何提高万能量具修理的质量 和效率问题,会议决定,通过技术协作方式研制千分尺卡尺两用研磨机(以下称:“研磨机”), 并确定协作的原则是:自愿、无偿、成果共享。会上,组成了在长度计量专业组领导下,由 哈尔滨市计量管理所、哈尔滨空气调节机厂、哈尔滨拖拉机厂、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哈尔滨 电影机厂、哈尔滨车辆厂、哈尔滨冶金机械厂参加的研制小组,每个工厂指派一名代表参加。 1975年9月7—20日,交流站长度计量专业组组织研制小组成员赴天津、北京有关部门和 工厂考察,学习研制千分尺卡尺两用研磨机的经验,索取有关资料,进行现场测绘。10月10 日,全部零部件和总装图纸绘制完毕。12月15日,研磨机主要部件加工完毕,研制工作进入 了装配调试阶段。1976年9月28日,第一台样机组装调试成功。 1978年4月6日,全面完成8台研磨机的组装调试任务,经过验收,正式交付各协作单位 投入使用,其中一台留在交流站作展览用。 研磨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千分尺、卡尺修理的单机自动化,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 工作效率和修理质量,结束了哈尔滨市万能量具修理只能靠手工操作的历史。 研制CWJ—C—I型测微仪检定器。根据检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工厂的要求,交流 站于1978年6月15日召集哈尔滨市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所、哈尔滨电影机厂、哈尔滨林业机械 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车辆厂、哈尔滨风华机械厂、哈尔滨制氧机 厂、哈尔滨电线厂、哈尔滨水泵厂、哈尔滨柴油机厂、哈尔滨轧钢厂、哈尔滨电碳厂、哈尔 滨第一电炉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第一工具厂16个单位开会,决定引进西德卡尔玛尔厂 的同类产品,采用一机部工具研究所测绘的图纸,通过协作会战方式研制CWJ—C—I型测微 仪检定器。研制工作经过技术准备、零件加工和组装调试三个阶段。第一台样机于1978年11 月4日调试完毕。 1979年3月2日,CWJ—C—I型测微仪检定器样机经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所检定,达到 了设计要求。1980年4月25日,哈尔滨市技术委员会组织了由有关标准计量部门、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和工厂的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鉴定会,对CWJ—C—I型测微仪检 定器进行了测试和审查,一致认为该仪器达到了设计的技术要求,技术文件完整,内容合理、 清楚、理论可靠,数据齐全,并经测试验证,切实可行,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仪器的水 平;该仪器结构合理,性能良好,精度高,稳定性好,技术经济指标合理,操作简便,检定 结果直观,准确可靠,效率高,具有使用和经济价值;该仪器的研制成功,补充了我国计量 仪器配套系列,填补国家空白。该仪器的主要用途:代替三等块规用于直接检定各种测微仪 的示值误差,特别是可以解决当时全国尚不能解决的各种测微仪的回程误差检定问题,也可 以用于其它试验研究工作。该仪器经哈尔滨市量具刃具厂等单位试用确认,与用块规检定比 较,可提高效率10倍,产品合格率可提高13%,很受工厂和检定人员欢迎。该仪器通过技术 鉴定后,交由哈尔滨计量仪器试验厂进行批量生产。1981年6月7日,CWJ—C—I型测微仪检 定器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评为1980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12月12日,哈尔滨市标准计量管理 局和哈尔滨市计量测试学会对参加研制CWJ—C—I型测微仪检定器的主要人员刘铭镐、张玉 增、高成山、高树宝、徐亮滋、黄学浦、钱守镇、杨大伟、曲旭东等颁发了奖金。 计量测试攻关。1975年—1990年期间,市计量科学技术交流站和市计量测试学会先后组 织哈尔滨市科学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 林业机械厂、东安发动机厂、黑龙江省立医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计量 测度技术攻关活动90余次,共解决各种计量科研和测试难题20余项,其中,CWJ—C—I型测 微仪检定器、形位误差测量机、水平标准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比较仪、心电图机检定装置、 心脑电图机检定装置、简易镀铬机、葛洲坝大电机定子内径大尺寸测量、电影机“十字车” 的角度测量、大平面测量等为重大科研和生产关键项目。 (二)技术培训 1990年末,市计量科学技术交流站和市计量测试学会先后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50余期, 参加学习者达4000余人次。其中:计量专业大专班2期,126人,其中119人经考试合格获得 了大专毕业证书;计量检定人员培训班40期,3000余人次;计量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900余 人次。 配合培训办班,组织讲课教员先后编写了《外经千分尺的检定与修理》、《游标卡尺的 检定与修理》、《百分表的检定与修理》、《几何光学》、《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技术》、 《常用摄影仪的使用》、《测长仪》、《计量管理》、《计量检定员考核提纲》等10余种讲 义,共120余万字。 (三)学术交流 国内学术交流。至1990年末,共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和科普讲座40余次,参加活动者达 4400余人次。 国际学术交流。1986年8月份,邀请日本电子敏感技术专家小林彬教授来哈访问进行学 术交流,学术交流内容包括:理论探讨;传感器的特性与应用;传感器的测试与检定;传感 器材料与工艺。交流活动由哈尔滨市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哈尔滨市标准计量管理局副局长、 高级工程师王铁华主持,参加交流活动的有:哈尔滨市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 大学副教授赵新民,哈尔滨电工学院教授费正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郭振芹,哈尔滨计 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电工学院副教授袁禄明,哈尔滨市计量测试学会理事、哈尔滨 工业大学副教授陶时澍,哈尔滨市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总工程师 王善元,哈尔滨市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总工程师陆亚东,哈尔滨电工 学院讲师马怀俭,哈尔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副所长吕庆昌,哈尔滨市计量科学技术研究 所工程师于殿林。 论文评选,1980—1990年,各专业委员会共向学会推荐学术论文95篇。其中,长度专业 委员会46篇;电子专业委员会25篇,热工专业委员会8篇,力学专业委员会4篇,其它12篇。 经学术委员会评审,向市科协推荐参加市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有12篇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学 术论文。 (1)被评为1980—1981年度哈尔滨市优秀学术论文共5篇: 《光栅信号质量谐波分析测定法》(作者:张善锺、浦昭邦)、《快门时间计量标准原 理与误差分析》(作者:王铁华)、《大尺寸内经测量》(作者:孙颂权)、《关于圆光栅 莫尔条纹方程的讨论》(作者:张善锺、强锡富)《修正摆线齿轮测绘》(作者:高延新)。 (2)被评为1987—1988年度哈尔滨市优秀学术论文共3篇: 《一种新型自动检验孔径和同心度的仪器》(作者:于汶)、《应用微机检定瓦特表的 误差及相关验证》(作者:傅世彬)、《关于建立专职计量监督队伍的探讨》(作者:冯东 生)。 (3)被评为1989—1990年度哈尔滨市优秀学术论文共4篇。其中一等1篇: 《3006型中规格万能齿轮测量机和柱面整体误差测量技术》(作者:金光国、经挺度); 二等2篇: 《齿向测量中测球串经补偿方法的研究》(作者:张善锺、丁振良、李哲)、 《坐标测量机软件设计的一种新构思》(作者:车仁生、陈百艳); 三等1篇: 《交流波形畸变对整流系仪表的影响》(作者:李云鹏)。 (四)技术咨询 1.1975—1980年,交流站和学会每年组织2—3次支农活动。由计量技术人员组成支农 小分队,深入到农机制造、修理工厂进行现场无偿咨询服务,内容包括:检修万能量具;解 决疑难计量测试问题;指导开展计量测试工作等。 2.1975—1983年,配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和《全国厂矿 企业计量管理实施办法》,先后组织交流站长度计量专业组的成员和学会的会员共1500人次, 深入到近300个工厂进行现场咨询服务,解决各种计量测试问题500余项。 3.1985—1990年,配合工业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工作,在哈尔滨市标准计量管理局 领导下,成立了哈尔滨市工业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技术认证委员会,由王铁华任主任委员, 刘铭镐、钮恩国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由标准计量部门、科研单位和有关工厂的25名专家和 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计量定级工作的技术咨询和考核。共对800多个工厂按计量定级考 核要求进行了现场咨询服务,参加咨询活动者达3000余人次,保证了计量定级升级工作的顺 利完成。 (五)经验交流 1.1975—1979年,交流站每年组织2—3次调查研究,共调查了500多厂次,参加调查者 达2000多人次,调查内容包括:工厂自然状况;计量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计量工作 的经验、教训;对开展计量技术交流的意见和要求等。通过调查发现了一批计量工作开展比 较好的工厂,如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哈尔滨车辆厂、哈尔滨电线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 尔滨轴承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哈尔滨空气调节机厂、哈尔滨电表仪器厂、 哈尔滨拖拉机配件厂、哈尔滨电影机厂等,并及时总结推广了它们的经验。共举办各种经验 交流会20余次,参加交流者达2500余人次。 2.国家计量局、黑龙江省标准计量局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对哈尔滨市计量科学技术交 流站和哈尔滨市计量测试学会的工作十分重视,国家计量局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专门派人来 哈了解情况并帮助总结开展活动的经验。交流站和学会先后在1976年国家计量局召开的十五 省市计量情报工作座谈会议上,1977年省局召开的全省机械工业企业计量工作经验交流会议 上,1978年省局召开的全省标准计量工作会议上和1986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召开的全国地方 学会工作会议上介绍了关于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交流的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