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市志的几点设想

魏升瑞  ()

    经过前段时间对续志工作方案(草案)和篇目设计的座谈讨论,使我很受启发,我想就我理解的续志工作,谈几点想法:
    第一,关于续志的模式,我赞成续一部志--舍分志,合一体
    首届编修的市志是合成式,"一统分立"的模式。这种模式完全适合当时我市修志工作面临的形势、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而且它本身也具有很多优点,既有总志,又有分志,既是互相配套的一套大志,又各自相对独立成志,总分结合,相得益彰。因而它是一种好的模式。但也有些弊病,由于相对独立成志的框架结构,必然带来各分志都要"五脏俱全",微观的和辅助性的内容、分志间交叉重复的内容、繁文缛节和部门志的痕迹等等,不可避免地充斥于分志的篇章节之中,造成文字量的庞杂。为克服这些弊病,有必要改换模式,不再续一套志而续一部志,使续志更精、更好。
    再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续志也要改换模式。志书也在发展变化,不能老用一种模式,每次续志也不能老是一个面孔。每次续志总用一个模子扣到底,志书就不鲜活了,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修志连续不断,续志也要常续常新。要用新框架、新结构、新设计、新版式、新篇目、新内容、新面孔,以新颖、精美、鲜活,永葆志书的青春活力。
    因此,我赞成改变"一统分立"、合成一套志的模式,续一部宏观、精悍、小巧、浑然一体的一部志。全志由市志编委会委任主编、副主编,集中编辑,集中总纂,集中审校,从头到尾按统一顺序编排,按统一序号排列页码,根据篇幅大小,酌分上、中、下或一、二、三……卷(册)。
    第二,续一部志,就要把志书变小、变精,变宏观--取大要、弃枝节
    要续一部志,必然要对它的框架、篇章、篇幅缩微。首先要按一部志的要求,调整结构,重排篇目。我赞成市政府下发的《哈尔滨市续志工作方案》中附的《哈尔滨市志》(1991-2000)篇目(搜集资料大纲)。当然,随着编修进程中遇有新情况,还可以增删或调整。但就目前而论,这个篇目是可行的,结构是合理的。下一步就需要由承编篇章的部门或单位,依照方案确定的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强化宏观,突出特点,展现优势的指导思想,对篇章加以细化,提出设节设目的具体设想,然后由市志办全面权衡,统筹确定,使篇章节目都符合小、精、宏观的要求。    
    除此而外,要从选材到行文都要采撷宏观的大事、要事,舍弃那些细枝末节和只有个性,没有共性,没有普遍意义的事件的记述。对于那些代表事物本质的,反映事物全貌的、象征事物规模的、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大事、要事,或用事实、或用综合数据,一定要搞准确,记清楚。例如,全市全部及主要部类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投入、产出,它反映全市的经济规模和地位;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其中的零售总额、批发总额,批发到外地的销售总额,全市商业购进总额,其中的外地进货总额等,它标志着哈尔滨市的市场容量,消费水平和物资集散的规模;各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储蓄余额,贷款数额、外币、外汇数额,联行兑数额、证券交易数额等,它从另一侧面透视出哈尔滨市的经济规模、资金流动规模和与外地经济联系的规模,等等,诸如此类的宏观的、综合的大事、要事,一定要完整地载入志书。至于那些非本质的现象,没有典型意义的具体事,微观上的细枝末节,则应择大弃小,取巨舍细。尤其属于部门内部工作程序,内务管理,业务信息,计划安排等等之类的部门内容,在续志中均应舍弃。以使续修的一部志篇幅短小,内容精悍,史料精粹,文约事丰,突出特点,强化宏观,展现优势。
    第三,要续一部志,应该集中编纂,我建议--聘专家,靠部门
    首届修志曾提倡"众手修志",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可行的,而且设置几十部分志,众手修志确实起了重要作用。李铁映同志在全国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专家修志。这就为续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理解李铁映同志所说的专家,既包括经过长期修志实践而培养成的修志专家,也包括各行各业的专家。因此,专家修志也不是指少数人关起门来修志,而是依靠各部门,聘请各行各业的专家来共同修志,只有这样才能使续修志书的质量、品位有一个大的提高。
    续志所需要的资料,属于综合性资料,既涉及全市范围的综合史实、综合数据等,可由市志编辑人员直接搜集整理,掌握运用,或由市志办责成档案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提供。属于专业的资料,可由各专业部门负责搜集、整理、归类,按篇章细化后设置的节或目初编成篇章志稿,提供给市志编纂或总纂。
    续志,可否采取"二次编审"的做法。首先,由各部门按承编的篇章细化后设置的节目,负责搜集资料并初编篇章志稿,经部门编委会或领导小组审定后,送市志办审定、验收,审定、验收后的篇章志稿,只能视为部门提供资料的暂时合格,在市志编辑、总纂、送审过程中再遇有新情况、新问题或需要补充新资料,还需要由该部门负责提,供或编写,部门要对各自承编的篇章志稿负责到底,直到续志终审定版。这是一次编审。第二次编审,即市志编纂人员汇集搜集的综合资料和各部门承编的篇章志稿,重新编排加工,归类、编辑、总纂,成稿后按规定的程序送审,直到终审定稿。我认为,这种专家修志,部门辅助的办法,能够节省人力物力,节省时间,而且得心应手,能保证志书的质量。是续一部志的好办法。
    第四,续一部志,关键在于强化领导--抓领导,领导抓
    首届修志的经验已充分证明,修志成败的关键在领导,尤其是各部门领导。续一部志较之首届修志,志书的框架结构变了,篇目设置缩小,部头小了,篇幅短了,但它更精、更高、更宏观了。这不仅没有减轻各部门的责任,反而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责任更重了。所以,还必须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首届修志采取的领导目标考核,签订责任状等行之有效的抓领导的措施,已经收到效果。在续志中还应该坚持。只有通过各种办法抓领导,促使各级领导自觉地重视续志,自觉地抓续志,自觉地为续志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才能保证续志方案的全面落实,保证续志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