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专业计划 第一章 工业生产计划 第五节 “三五”、“四五”计划 一、“三五”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三五”计划时期,因受“文化大革命”干扰,没有制定五年计划,年度计划有的年份 也没制定。 1966年工业生产计划是年初制定的,计划要求从备战出发,支援国防工业、三线建设、 基础工业和农业,相应发展轻工业、手工业和街道工业,增加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同时还提 出了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的基础上,赶超两个先进水平(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要 求,争取搞出一批尖端技术。196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为28亿元,比1965年增长14.5%, 其中市属工业为9.7亿元,比1965年增长15.4%。市属工业列入计划的产品共333种,其中, 国家管39种,省管5种,市管289种。要求支援农业、支援基础工业的产品和轻工产品有较多 的增长。为保证计划的实现,提出了六项指导性要求:一是充分挖掘潜力,大力开展技术革 命与技术革新活动;二是努力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三是大幅度增加支援 农业产品的产量和品种;四是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五是进一步改进劳动组织,搞好技术 培训;六是自力更生,因陋就简的加快发展街道工业。 计划执行中,虽然从5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对生产有一定影响,但是多数工厂企 业的正常生产指挥还没有被打乱,计划完成情况尚好。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30.7亿元,比 1965年增长25.6%,其中,市属工业完成10.6亿元,超过计划9.2%,比1965年增长26%。 据对市属工业列入计划的62种可比产品检查,比1965年增长的有51种,占82.3%。增长幅 度较大的有机引农具、农用化肥、变压器、起重设备、化工设备、水泥、红砖、化学药品、 自行车、缝纫机、灯泡、肥皂、机制纸、搪瓷面盆、棉布、针棉织品、呢绒、亚麻布、机制 糖、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等。 1967年和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干扰下,没有制定工业生产计划,全市工业总产值 连续下降,1967年下降到25.32亿元,比1966年降低17.5%,1968年下降到23.08亿元, 比1967年又降低8.9%。市属工业1967年下降到9.6亿元,比1966年降低9%,1968年回升 到10.18亿元,比1967年增长5.6%,但是仍然差3.9%没有达到1966年水平。市属工业60 种可比产品,1968年比1966年增产的有20种,有增有减、不稳定的产品9种,连续两年减产 的达到33种,占55%。两年除印制毛主席著作任务完成的好和在“以钢为纲”的思想指导下, 钢、钢材、焦炭增产较多外,很多产品比1966年减产,主要有水泥、红砖、起重设备、变压 器、化肥、缝纫机、收音机、机制纸、日用搪瓷、棉布、印染布、呢绒、毛毯、亚麻布、乳 制品、罐头、食用植物油等。 1969年和1970年恢复了年度计划。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 线斗争为纲,贯彻“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两个年度计划,主要突出三个方面:一 是要求搞好工厂搬迁,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二是认真完成军工生产任务;三是向以农业为基 础的轨道上转轨。同时也提出了增加轻工、纺织和日用小商品的生产,发展原材料工业,增 加工矿配件的生产,发展区街工业和乡办工业等方面的要求。根据市革命委员会的决定,计 划从1969年开始组织钢铁、汽车、机床、犁后喘(拖带农具)、单晶硅等工业会战,还安排 哈尔滨农业机械厂等22个中小工厂承担“六·一○”和“五·一○”(半自动步枪和高射机 枪)军工生产任务,工厂搬迁要求1969年有6个厂完成迁厂任务。全市工业总产值1969年计 划35.7亿元,比1968年增长54.7%,其中市属工业达到13.45亿元,比1968年增长32.1%。 197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38亿元(不包括村办和个体工业,下同),比1969年增长21.2%, 其中市属工业16.42亿元,比1969年增长32.4%。主要产品产量1969年安排398个品种,其 中主要产品61种,比1968年增加的有34种;1970年安排552种(包括新产品79种),其中主 要产品62种,要求有41种产品增产。 196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31.34亿元,差12.2%没有完成计划,其中市属工业完成 12.4亿元,差7.8%没有完成计划,比1968年增长21.8%。197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 37.14亿元,差2%没有完成计划,比1969年增长18.5%,其中市属工业完成18.67亿元, 超过计划13.7%,比1969年增长50.7%。1969年和1970年的主要产品多数没有完成产量计 划,但是同1968年相比,有些产品有所增产。 “三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在起伏、波动的情况下,有所增长。全市工业总产值1970 年比1965年增长51.9%,平均每年增长8.7%,其中市属工业增长1.22倍,平均每年增长 17.3%。据市统计局63种主要可比产品统计,1970年同1965年相比有50种增产。 二、“四五”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四五”计划时期,没有制定五年计划,只有五年计划的建议,按年度计划执行。 1971年在国家“四五”计划纲要和“准备打仗”,以钢为纲的思想指导下,计划提出哈 尔滨市要加快形成“吃、穿、用、打”的战略后方基地,迅速建成“小而全”的工业体系。 要求加快发展以钢铁为重点的原材料工业,采取“小土群”的办法,积极发展基础化学工业; 提高机械工业的产品配套能力,为工业提供成套设备。还提出了积极发展小煤窑,增加有色 金属的生产,争取药品逐步达到完全自给,自行车、钟表全部配套生产等。计划全市工业总 产值达到32.3亿元,(1970年不变价格,下同),比1970年增长10.2%,其中市属工业达 到16.78亿元,比1970年增长5.1%。市属工业列入计划的产品共137种,其中,国家计划 78种,市安排23种,区安排36种。要求有27种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达到10%以上,其中钢材、 烧碱、冶金设备、化工设备、缝纫机5种产品成倍增产。硫酸、合成氨、化学纤维3个在建项 目要求当年投产。为了解决地方需要,还对钢材、金属切削机床、交流电机等部分国家计划 内产品,安排了增产任务。计划执行中,由于继续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影响,完成情 况不好,没有达到计划要求。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28.07亿元,只完成年度计划的86.8%, 比1970年下降4.2%,其中市属工业完成计划的92.1%,比1970年下降3.2%。检查33种 主要产品,有26种没有完成产量计划,其中市属工业有钢、钢材、金属切削机床、变压器、 石油设备、机引农具、灯泡、棉布等14种产品比1970年减产。 1972年和1973年国务院对经济调整采取了很多措施。1972年计划根据全国和全省计划会 议精神,重新提出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 济的总方针。要求积极发展原材料工业和日用品工业;积极发展为农业服务的产品,大力支 援农业;狠抓产品质量和品种,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狠抓重点产品的生产,保证国家任务的 完成。1972年计划全市工业总产值29.64亿元,比1971年增长5.6%,其中市属工业16.05 亿元,比1971年增长3.8%。计划安排的产品品种共392种,包括国家计划182种,市安排29 种,军工动员产品62种,汽车会战与机床会战119种。确定59种为主要产品,其中要求比1971 年增产的35种,主要有钢材、烧碱、化肥、农药、塑料、化学药品、交流电动机、机引农具、 亚麻布、自行车、灯泡、自来水笔、肥皂、日用搪瓷制品、乳制品、日用精铝制品等。计划 1972年比1971年可比产品成本降低5%。 1973年根据“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和按农、轻、重次序安排计划的 原则,计划要求增产以工业为原料的轻工产品,用化学纤维做原料的纺织品和增产潜力大的 橡胶制品、塑料、化肥、电石、立德粉等产品。千方百计组织好农业机械、成套设备、机床、 钢材等产品的生产。第二轻工业局系统的支农产品、出口援外产品、工艺美术制品和第三轻 工业局系统的小商品,凡原料条件好、产品供不应求的都要努力增产。1973年计划全市工业 总产值30.37亿元,比1972年增长2.7%,其中,市属工业17.62亿元,增长3.7%。计划 安排的产品共141种,包括国家计划129种,市安排12种。确定55种主要产品,要求有29种比 1972年增产,主要有钢材、平板玻璃、硫酸、化肥、农用塑料、冶金设备、石油设备、交流 电动机、变压器、机引农具、棉纱、呢绒、灯泡、铅笔、干电池、卷烟等。市属工业可比产 品成本计划降低3.5%。 两年在计划执行中,虽然仍存在左的干扰,但是由于贯彻了国务院关于经济调整的精神 和许多被“打倒”的领导干部陆续出来主持工作,工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1972年全市工业 总产值完成年计划99.7%,比1971年增长5.3%。1973年超过年计划5%,比1972年增长 7. 8%,其中,市属工业1972年超过年计划5.2%,比1971年增长9.9%;1973年超过年计 划5.9%,比1972年增长9.1%。1972年的59种主要产品完成计划的有29种,比1971年增产 的有42种;1973年的55种主要产品有37种完成年计划,有40种比1972年增产。 1974年继续提出按农、轻、重次序安排计划,要求大力支援农业,把水泵、农机配件、 肥料、农药、轮胎、运输设备等7大类产品抓好;积极发展轻工业,增加吃、穿、用产品的 市场供应,提高自给水平;大力发展基础原料工业,重点是石油化工、钢铁和酸碱(硫酸和 烧碱)。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为33.4亿元,比1973年增长4.8%,其中市属工业19.69亿 元,比1973年增长6.3%。市属工业列入计划的产品共203种,包括国家计划188种,市安排 15种。在确定的66种主要产品中,要求有61种比1973年增产或保持水平。可比产品成本计划 降低2.5%。 这一年由于受到“批林批孔”运动的冲击,计划完成情况不好。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 31.86亿元,为年计划的95.4%,同1973年基本持平。其中,市属工业完成19.56亿元,比 1973年增长5.6%,完成年计划的99.4%;市属工业66种主要产品,有28种没有完成计划, 比1973年减产的产品主要有钢、农用化肥、化学药品、机引农具、自行车、灯泡、针棉织品、 化学纤维、亚麻布、机制糖。 1975年继续要求大力发展支援农业产品和轻工产品的生产,提高日用工业品自给水平, 还要把钢、铁、石油化工和建筑材料搞上去。为完成计划提出了工业学大庆,深入开展技术 革新和技术改造,充分挖掘现有企业潜力等原则性要求。197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为34.63 亿元,比1974年增长8.7%,其中,市属工业21.27亿元,比1974年增长8.7%。计划安排 市属工业的产品共112种,其中主要产品52种,各区还安排了各自管理的产品292种,对市管 的主要产品要求大部分增产。1975年的计划内容比较全面,还安排了70种产品的质量计划、 46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计划、8个局属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计划、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流 动资金占用计划和企业实现利润计划等经济效益指标。 1975年由于进行企业整顿,生产形势好转。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35.8亿元,超过年计 划3.4%,比1974年增长12.4%,比1970年增长22.2%。其中,市属工业完成22.27亿元, 超过年计划4.7%,比1974年增长13.8%,比1970年增长39.5%。市属工业52种主要产品 有32种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钢、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硫酸、烧碱、化学医药、塑料、 冶金设备、化工设备、变压器、工业泵、农业泵、机引农具、铁制小农具、自行车、缝纫机、 灯泡、机制纸、棉纱、棉布、呢绒、毛毯、亚麻布、食用植物油等都比1974年有不同程度增 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