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一、延寿县历届修志简介 延寿县自设治以来,至1980年本届修志之前,曾5次编修县志,其中付梓者仅有1部。现将各次编修县志情况简述如下: (一)、《长寿县乡土志》编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长寿县衙奉学部札饬编写乡土志,首任知县刘清书调聘文人绅士采访编辑,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二十二日完成初稿,是年十一月初四报送吉林省公署学务股审定。全书抄为两册,共分历史、政绩、兵事、人物、人类、地理、山水道、道路、物产、商务志1 o卷,5万余字。记述了自光绪三年蚂蜒河放荒始,长寿县近30年的历史。其中叙历史、政绩、兵事、人物尤详。 《长寿县乡土志》编修人员 监修 在任以同知遇缺尽先即补实授长寿县知县 刘清书 长寿县训导 于凤鸣 难荫县主簿长寿县典史 谭 澄 编辑 长寿县劝学员兼宣讲员附生 王炳辰 长寿县两等官小学堂校长兼劝学员附生 张文衡 候选府经历长寿县劝学员 李荫墀 长寿县劝学员附生 李桂一 花翎同知衔长寿县劝学员 张丙南 编辑兼绘图员 长寿县高等官小学堂教员直隶深州传习毕业优廪生 刘希唐 缮写 文童 赵辅臣 文童 张殿升 文童 王术惠 高等官小学堂学生 孙玉山 (二)、第二次编修县志 民国17年(1928年),延寿县长韩遒庚,聘请县绅张殿升设局修志,历时两载,纂写初稿4本,因"九·一八"事变未能付梓。民国《延寿县志》总目32、子目108,附录如下: 延寿县志目录 大事 象纬:经纬、日晷、经差、时差、标准时、地方时、雨计、雪量、风向、气候。 舆地:历代疆域、近代疆域(附图)、现在疆域(附图)、地质、区划、城镇屯(附图)、山水、险要。 交通:陆路、水道、津梁、邮政、电报、电话(附图)、汽车、吉同路线(附图)。 物产:动物、植物、矿产、森林、特产。 实业:农业(农会农事试验场附)、工业(陶业附)、商业(商会附)、渔业、猎参。 建置:城池、庙宇、局所、狱所、校舍、仓廒祠宇。 田制:丈放、划拨、清赋(加报浮多附)、城镇街基。 职官行政:副都统、厅官、县长、巡检、典史、训导、宦绩(捕盗营附)。 司法行政:承审、监狱职员、看守职员、司法警察、不动产登记。 教育:国家教育、学校教育(展览会运动会附)、社会教育(识字运动附)、私塾教育(塾师研究会附)、师资教育、留学生、学产、校基、学款基金(教育局教育会附)。 礼乐:礼制、国乐、纪念、祀孔、祀关岳。 选举:孝廉方正、省之选举、国之选举。 自治:清代社甲、县自治、城乡自治、筹办自治、自治产、自治款(自治宣讲所、自治研究所、留省道自治学员附)。 防军:防营、陆军、山林游击、保卫游击(武胜营附)。 警察:行政(教练所附)、保安(预警附)、消防(水会附)。 保卫:练会、保卫(预团附)、商团。 兵事:历代兵事、同家兵事、地方兵事(车会附)、将略。 外交: 国家税捐:田赋(免缓征附)、契税(职员附)、当课、牙税、厘捐、药税、粮石税、木石税费、山海税、牲畜税、普通税捐(征收局附)、印花税(税局附)、硝磺税(局员附)、烟酒税费。 地方财务:亩捐、粮捐、杂捐、营业附加税(局员附)、穷黎息金、自治租金、自治款、学产租金(财务处附)。 钱币:制钱、官帖、铜元、铜枚、现银、银元、钞币、永洋、哈洋、凭帖。 户口: 风俗:婚礼、丧礼、祭礼、节令、宴会、生子、衣冠、食品、住房。 慈善:积谷(仓董义仓委员会附)、放赈(职员附)、捐赈、养济所、义地、红十字会。 卫生。戒烟酒、禁鸦片、禁吗啡、防疫、医药(公会附)、诊疗所、种痘、沐浴、除秽、放足、屠宰场。 宗教:佛教、道教、回教、天主教、基督教。 人物:忠义、节烈、孝行、友于、儒林、文苑、贤范、乡老、寿民。 古绩:古城基、古房基、古墓。 金石:金属、石属。 艺文:书文、诗词、方言、俗语。 志余:凡奇事轶闻经采访所得事实不可没而无目可列者属之。 民国17年初修县志人员表 县志局长:民众教育馆长 张殿升 副局长:教育局长 杨光溥 副局长:中学校长 孙骥展 总编纂:附贡生 梅文昭 编辑员:第二校长 郑国璧 编辑员:县督学 吴翰臣 编辑员:女校校长 孙怡谙 编辑员:附生 王炳辰 测 绘:一校教员 陈文斗 文 牍:卫生股长 张景瑞 庶 务:办事员 赵文彬 誊 录:雇员 刘发禄 (三)、第三次编修县志 伪康德4年(1937年),伪县长邵希纯,委县教育局礼教股长张景瑞为总纂,续修延寿县志,亦未付梓。 伪满洲国康德4年县志续修职员表 总编纂:民众教育馆长 张景瑞 编辑员:科员 许作舟 编辑员:科员 李本丰 编辑员:科员 阎鸿林 编辑员:科员 马凝富 编辑员:科员 徐作民 编辑员:科员 谢仲勋 编辑员:科员 贾治安 编辑员:科员 郑廷侯 (四)、第四次编修县志 伪康德9年(1942年),成立延寿县志编纂委员会,再次续修延寿县志。县长周万选、赵畏为编纂委员会委员长,副县长林田实、八岛正雄(日本人)为编纂委员会副委员长,前教育局长杨光溥为总编纂。由于有前两次县恚编纂韵资料及《长寿县乡土志》作参考,编修进度较快,于伪康德10年(1943年)3月付梓出版。县志不分卷,分上下两册,共分、沿革(唐虞三代、汉晋、魏隋、唐及五代、辽、金、元、明、清、民国、大满洲帝国)、舆地(疆域、山脉、河流、地质、形胜、险要、乡区)、象纬(经纬、日晷标准时、地方时、气候、雨计、雪量、风向)、建置(域池、衙署、校舍,庙宇、仓廒)、田制(丈放荒地、划拨地亩、清理赋额)、户口、财赋(征收、度支、货币)、职官(行政职官、司法职官)、教育(教育行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私塾教育、留学生)、礼俗(典礼,风俗)、考选(科举、选举)、地方组织(筹办自治、县自治、城乡自治)、法团(教育会、农会、商会)、军防(驻军,民团,商团)、警察(设警浩革、历任警长、历年警额)、交通(道路、桥梁,邮电,汽车、外交)、实业(农业、农业试验场、渔猎、工业、商业、医业)、物产(动物、植物,矿物、特产)、宗教(佛教、道教、回教、天主教、基督教)、人物(孝友、忠烈贞节、宦绩、武功、乡型、寿民)、民生保健(赈济、义举、医疗、义仓)、古迹(古墓、古城、古房基、胜绩)、金石(金类、石类)、艺文(诗文、歌曲、杂文)、杂记等26个总目,计如余万字。《延寿县志》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志,图,表、照片俱备,符合志书体蚀,是一部较有实用价值、史料价值的参考资料, 伪康德9年县志编纂委员会职员表 委员长、县长 周万选 委员长、县长 赵 畏 副委员长、副县长 林田实 副委员长、副县长 八岛正雄 委员、主查 渡边太久卫 行政科长 郑恩泽 警务科长 何成材 开拓科长 上杉哲 代理地政科长 李春祺 农业校长 朱绍清 协和会事务长 宋余忠 合作社理事长 金村勇 干事长庶务科长 刘 枋 干事庶务股长 郭翰芝 文书股长 郑廷侯 经理股长 吴宝贤 街村股长 赵百龄 干 事 小林勇良 总编纂 前教育局长 杨光溥 助 编 庶务股属官兼校刊 韩致祥 校 对 庶务股属官兼雇员 郑廷禄 临时雇员 刘文英 临时雇员 王壁君 (五)、第五次编修县志 1957年2月,成立县志办公室,编纂社会主义新县志。办公室主任晁秀山,副主任张一新,工作人员有何侃逸、沈安达、赵东堂以及在各部门抽调的人员计22人。1959年5月19日,成立了延寿县志编纂委员会,加强对县志编纂工作的领导。三年来,县志编修人员收集了50多万字资料,编制了篇目,有些部分还写出了草稿。原计划1959年10月。1日完成初稿,但因当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纸张缺乏,经费不足,于是年7月停止。 延寿县志编纂委员会 主 任:刘玉保(县委第一书记) 副主任:赵钟麟(县委书记兼县长) 委 员:韩孝恩(县人委办公室副主任) 王永刚(县人委办公室副主任) 林培文(县委组织部长) 陈 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戴 治(县委工业部长) 那亚轩(县委财贸部副部长) 徐 峥(县计委副主任) 张显彬(县人民法院院长) 总 编 辑:赵钟麟(兼) 副总编辑:韩孝恩(兼)、张显彬(兼)、王永刚(兼) 编 辑 员:张一新、陈策勋、杜文均、赵东堂、何侃逸 测 绘:王自文(县勘测队队长) 誊 录:赵宗生(组织部干事) 邵恒志(职工干校干事) 周学志(宣传部干事) 校 对:沈安达、范文秀(档案馆档案员) 李德烈(县委办公室文书) 蒋承毅(县人委办秘书) 二、延寿县志编修始末 1980年5月30日,按照全国统一布署,延寿县开始抽调人员编修社会主义新县志。成立了延寿县志编审委员会,下设县志办公室,为临时机构。1982年,县志办公室定为常设机构,编制5人。 1985年3月,党史办从县志办分出,为县委常设机构,县志编纂工作移交县政府,县志编审委员会成员重新调整,县委领导不再兼县志编审委员会主任。 1987年10月,延寿县志编审委员会改为延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为常设机构,按事业单位科级管理,同时撤销了延寿县志办公室。延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不再由政府领导兼任,改由专人担任。 1980年5月30日延寿县志编审委员会成员 主任委员:邓时成 副主任委员:焦双武、赵殿宝、张振民 委 员:王衍通、阎杰民、赵连胜、孙衍林、崔长林、甄殿卿、晁秀山 办公室主任:张振民,副主任:王衍通、阎杰民、王玉卿、辛若石 1981年4月27日,延寿县志编审委员会成员。 主 任:邓时成 副主任:焦双武、赵殿宝、李东林、张振民 委 员:崔长林、甄殿卿、孙衍林、王衍通、金石、阎杰民、晁秀山 下设办公室: 主 任:张振民 副主任:王衍通、阎杰民、王玉卿、赵一群、辛若石 1983年1月18日,延寿县志编审委员会成员 主 任:邵永林 副主任:焦双武、赵殿宝、李东林、阎杰民 委 员:张振民、金石、崔长林、张延、晁秀山、张东辉 办公室主任:阎杰民 副主任:王玉卿、张承元、柳长林 1985年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主 任:邵志忠(副书记、县长) 副主任:焦双武(副书记) 王 敏(常委副县长) 王生怀(常委宣传部长) 冯 波(统战部长) 委 员:邵文信(县委办主任) 张 延(政府办主任) 张德山(组织部副部长) 韩明皋(农工部副部长) 田 义(政法委副书记) 那瑞琴(妇联副主任) 王玉泉(科委副主任) 马凤山(经委副主任) 吕连生(计委副主任) 张荫民(统计局副局长) 赵所库(教育局副局长) 柳长林(档案局副局长) 孙永锡(财政局副局长) 侯 文(人事局副局长) 吴基晋(文化局副局长) 王玉卿(县志办副主任) 孙德义(文联副秘书长) 县志办公室主任:张延(后改为李国章兼任) 副主任:王玉卿(后改为姜新志兼任) 1987年8月,延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变为实体的常设机构。主任:吴兴斌。设编辑室。主编:吴兴斌(兼)。编辑:张一新、张立明、谷铁军、张德、朱桂贤、王玉艳。 1989年7月,延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崔树林。设编辑室。主编:崔树林(兼)。编辑:张一新、朱桂贤、王玉艳、王利、赵成霞。 参加编写延寿县志的人员,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专业人员。1980年,县志办从其它部门抽调专业修志人员9名,其中大学本科毕业4人,大专毕业1人,中专毕业1人,高中毕业2人,初中毕业1人。这些人多是教育、文化、新闻广播等部门的骨干,有些是科、股级干部,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文字水平,很快就打开了修志局面。特别是原县志办公室副主任王玉卿在退居二线后仍奋力修志,不幸于1986年患脑溢血逝世,对修志工作是一大损失。1985年4月,人事制度改革后,原有的专业修志人员陆续调离,又新抽调了5名修志人员,继续收集资料、纂写志稿,最终完成了县志编修任务。二是聘请离退休老干部参加修志。10年来,聘请10名老干部参加修志,这些同志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熟悉情况,在编写县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各部门组织修志队伍。编修县志以来,先后有林业局、粮食局、水利局等26个部门或单位确定专人或搭班子编写系统志或为县志提供资料,参加写志的人达120多名。 1980年县志办开始制定县志编纂方案,1981年草拟篇目,作为搜集资料的提纲。 l982年至1987年,随着认识的深入,县志委(办)曾6次修订篇目,使篇目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地方性。1982年后,开始搜集资料。先后从中央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沈阳、长春、大连市档案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以及县档案馆等单位,查阅档案、书刊、杂志、报纸等资料2万多份,搜集文字资料近千万字。另外还走访了革命老前辈李龙琪、李第光、刘志民、吴键,王一青、王馥和调转外地工作的张学勤、王莱信、任兴洲、朱志陶、朱汉超等人,还以通讯方式,征得曾在延寿县居住过的外地人张连友、鲍文禄、许传琳、李世元、徐中川、王觉、石金芳、才树民、袁成墀、李万玉、史怀远、夏发、姜澜、刘庆贵、丛深、张笑天、陶宇、郭绍昌、高永昌、李臣、梁惠民、迟炳义等同志的意见。丰富了资料,为写出一部资料翔实的县志打下了有力基础。1984年4月,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副会长董一博(已故)为延寿志提了书名,还写了"博考典籍,参以见闻,彰德昭来、有征与后,论世寓于拯世之中"的题词,为《延寿县志》增添了光彩。1984年,各分志陆续进入编写阶段。编写前,先确定了各分志在县志中的地位、比重和字数。同时进行农业志编写试点,1985年3月20日,黑龙江省县志稿评议会在县内召开,评议了延寿县志农业篇,为修改和编写全志提供了经验。1985年后,全面进入编写。1987年后,陆续新增加了一部分志稿内容,并将下限从1982年延至1985年。1988年9月末,完成了近百万字的送审稿编修任务。经主编一审,县内各有关部门二审后,年末送省、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审查,1989年4月,省、地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同志来延寿县与县志编委会的主编、编辑共同交换并研究了修改意见,正待志稿进行全面修改,最后定稿之际,不幸主编吴兴斌因故殉职。后由新任主编崔树林主持对志稿做了全面修改,报送省志办复审,最后交付出版。在《延寿县志》编纂初期,张承元、徐运宏、姜新志曾先后任过主编,后调离了主编岗位。虽然未参加最后修改、定稿和总纂工作,但对《延寿县志》编纂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 几年来,延寿县志稿在整体、设计、政治观点的把握、内容详略等方面,都得到了黑龙江省志办王文举、梁文玺、赫修文、柳成栋、刘桓、曹玉龙、周乃荣、邢文启、张福元、松花江地志办的管正信、亓耘田同志的热心指导,并对志稿进行了认真的审阅。特别是柳成栋同志最后对通部志稿进行了细致的编辑加工,尤其是对延寿设治的史实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考证,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延寿县志》从1980年开始编纂至1990年付梓,历经10载,为延寿县迄令最大的一部志书。编纂者力求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科学地反映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地方特点,使志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但因业务水平、政策水平有限,加之本县无完整旧志可资借鉴,历史资料不尽详全,因而志稿中难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请方志专家、学者、业务同行及广大读者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