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群众体育 第一章 民间传统体育 第二节 风筝、钓鱼 风筝 哈尔滨市有组织地举办风筝比赛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首届职工风筝比赛, 参赛作品96件。1984年2月17日在道里防洪纪念塔前江上沙滩举行全市中学生风筝比赛,有 50所中学,100件风筝作品参赛。16所中学分获一、二、三等奖,26所中学获表演奖。3月4日 举办哈尔滨市第三届职工风筝比赛,全市7区2县均组织人员参加,作品130件,大蜈蚣风筝 达251节、长147米。哈尔滨市中药一厂关德保“群雁”、黑龙江省商业厅79岁退休职工曲长 瑞“白天鹅”、阿城职业中学赵春明“飞向未来火箭”、哈尔滨市第三中关国良“251节蜈 蚣”、哈尔滨市第二中王晓光“园丁纪念章”、呼兰油厂鲍永久“180节蜈蚣”获一等奖。 职工风筝赛会参赛面广,最多时达700余人,320余件参赛。“蜈蚣”最长达到400节。 参加者年龄最小的哈尔滨市政府幼儿园韩宁4岁半,由其父带领赛放“蝴蝶”风筝。哈尔滨 地毯厂68岁退休工人柳进德与全家8口人、5件风筝参赛。 1985年哈尔滨市风筝运动协会筹委会成立,在市体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教育局等 有关部门倡导与支持下,风筝爱好者自发地筹办全市性日常训练与各层次的放飞赛事。 1986年全市风筝比赛时,风筝名城北京、山东潍坊专门派名手来哈尔滨做表演;1988年 4月,哈尔滨市选派名手到北京参加国际旅游年“轻骑杯”风筝邀请赛,哈尔滨代表队获A组 单项比赛第七名,并获奖牌1枚,哈尔滨市风筝名手关德保、柳进德、王福斌获表演奖。 1989年,由企业赞助,在原马家沟机场空地举办哈尔滨市首届“不锈钢杯”风筝大赛, 吸引1000余名观众前来观看。7区1县共97件作品参赛。道外、南岗、道里3个区分获团体总 成绩前三名。5个单项的金牌皆为道外区的选手分获。 钓鱼 哈尔滨市江河面积大,为钓鱼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开始是业余爱好,自发性强。 1982年,哈尔滨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与市总工会体育部在退休职工中组织过小型比赛活动。 1984年,哈尔滨市钓鱼协会成立后,在市体委及有关部门倡导下,举办全市性职工比赛活动。 1986年6月21日第四届哈尔滨市钓鱼比赛在阎家岗鱼场举行,有36个单位各选3人组队参加。 市体委两位副主任主持并参赛,分获个人冠、亚军。市体委队、市交通局队、呼兰一队分获 团体前三名。1988年8月13—14日,哈尔滨轴承厂承办全市职工钓鱼比赛,职工组有22队 (每队4人)参加比赛,哈尔滨林业机械厂队以28.75公斤获团体冠军,哈尔滨电机厂队、东 北轻合金加工厂队分获第二、第三名。市体委文太来以0.975公斤获个人单尾重量冠军。基 层党政工领导组有20个队(每队4人)参赛,哈尔滨林业机械厂队以21公斤获团体冠军。哈 尔滨轴承厂队、市公安局队分获第二、第三名。哈尔滨电机厂李端仪以0.625公斤获个人单 尾重量冠军。1989年4月28日,由民办的北方钓鱼协会在哈尔滨铁路局第十三工程局养鱼场 主办第二届“北方杯”全市工矿企业钓鱼比赛,有19个队参赛(每队3人)。农业银行队以 7.9公斤获团体冠军,哈尔滨量具刃具厂队、北方钓鱼协会队分获第二、第三名。北方钓鱼 协会郑玉玺以0.9公斤获个人单尾重量冠军。 在这些赛事活动推动下,钓鱼爱好者日益增多,渔具设备向齐全与精高发展,垂钓技术 与学术研究亦日臻科学。由于江面控制捕捞鱼品,钓鱼地点限制很严,赛事活动多在阿城红 星水库举行,或在单位、个人办的养鱼场有偿地举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