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玻璃搪瓷 第二章 搪瓷制品 第一节 面盆、口杯 1950年,公私合营哈尔滨搪瓷公司购置压力机、卷边机等专用设备,从上海招聘18名技 术工人,加强模具造型、制釉、修炉、搪烧等各道工序技术力量,开始生产搪瓷面盆和口杯。 由于手工操作,工艺落后,产量低,质量差,年产量面盆1000个、口杯6.7万个,因哈市市 场奇缺,销路较好。 1952年后,外地搪瓷厂家的产品进入哈尔滨市场,花色、质量、品种都好于该厂产品, 商业不再收购,造成大量积压,企业陷入困难。 1954年,东北地方工业局派技术工作组协助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经过改进, 破损率减少,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销量大增。当年生产面盆94.7万个,口杯60.1万 个。 1956年,工厂改名为地方国营哈尔滨搪瓷厂。1957年先后建起688平方米的搪烧车间、 193平方米制釉车间及900平方米的机修车间和办公室,新建间歇式搪烧炉3座,购进专用设备 14台。1960年,面盆产量达127.7万个、口杯86.9万个,产值达300万元以上。1963年采用 钛粉单搪涂搪新工艺,使花面盆一级品率比建国初期提高5倍。1964年,在西安全国搪瓷行 业产品质量评比会议上,哈尔滨搪瓷厂的产品质量及花卉图案受到好评。1966年,工厂产值、 产量、质量、品种、利润等5大指标均进入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年产面盆136.6万个、口 杯91.6万个,成为轻工业部搪瓷行业骨干企业之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生产遭到的破坏,1971年生产面盆79.4万个,口杯56.1万个, 亏损16.5万元。1977年开始好转,产量增加。1978年生产面盆280.9万个,口杯245.9万 个。期间,工厂对工艺和瓷粉配方进行改进,生产出36公分龙凤和鸳鸯图案的精制花面盆, 质量均达到部颁标准。当年出口20万个。 1979年,面盆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及轻工部优质产品奖。 1990年,花面盆产量达300万个,产值达900万元以上。花面盆除畅销全国各地外,还出 口美国、苏联,贝宁、多哥、象牙海岸、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叙利亚、日 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