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纺织复制业 第三章 印花制品 第二节 手 帕 1960年,仪顺和染织厂因加工织染布任务逐渐减少,决定寻找新的出路,发现手帕在哈 尔滨市为短缺产品,经与哈尔滨市纺织品批发站协商,开始生产手帕。初期,主要以木制圆 型多梭箱织机织造,种类较单一,均是全棉平纹。当年生产32.8万条,入库一等品率为96.04%。 同年,经哈尔滨轻化工业局批准,仪顺和染织厂易名为哈尔滨手帕厂。 1962年,平纹手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要求,工厂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上海、常州 等地手帕厂学习先进经验,并购置了多臂织机,开发了全棉提花手帕和印花手帕。印花方法 比较落后,用木板刷在花板上刷浆上色,一条手帕需要多种花板,多次套印。当年,手帕入 库一等品率为99.01%。品种为42×42(公分)规格的织条男手帕和30×30(公分)规格的 印花女手帕。后改为绢网印花,图案发展到87个。实行两班生产,班产量1.7万条。1964年, 产量达585.6万条。1966年,手帕销量下降,工厂改造了部分设备,试织色织布。 “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受到影响,手帕产量不稳定。1968年,工厂改名为哈尔滨色 织厂。 1980年,哈尔滨色织厂生产的葵花牌印花手帕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奖及国家纺织工业部 优质产品奖。1983年再次获国家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奖。 1986年,哈尔滨色织厂手帕出口,至1989年,共出口30万条,实现出口交货值18万元, 主要销往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期间,1984、1987年因没有销路,停止了手帕生产。 1990年,哈尔滨色织厂共有织手帕设备114台,年生产能力为1121万条,实际年产手帕 2.2万条。 织条手帕工艺流程是: 原纱进厂→绞纱→染色→络纬、整经→织造→整理→烧毛→丝光→漂白→拉宽定型→轧 光→挂码→缝边→检查→打包→入库→出厂 |
||